7步走拿下用户画像搭建,产品经理实操全攻略

用户画像创建,从0到1的全流程实战指南

立即体验

怎么让用户画像真正辅佐你的产品思路?今天这篇,带你一步步拆解实操流程,再也不怕无处下手。

用户画像到底是什么?

用户画像,其实就是给目标用户贴标签,让你能用最直观的方法描绘他们的样子——喜欢什么、买过啥、用什么设备、哪个地区居多、对什么感兴趣。每一个维度都不是凭空想象,而是由真实数据说话。

市面上的产品各种各样,用户需求的变化更快。能不能及时了解用户,抓住他们的真实想法,是产品经理做好决策和优化的核心。

用户画像模板

拆解7步画像搭建全路径

  • 定目标,先锁定“谁是你的目标用户”

别想着“我的是全民产品”,每个品牌最需要回答的,是“我的主力用户长啥样”。你可以先用问卷、小范围访谈等方式,圈定一组初步的目标群体。

  • 深度收集,汇总能拿到的各种数据

年龄、性别、地区只是基础项,更多细致的,像兴趣标签、消费行为、活跃时间等等,对理解用户会更有用。如果你用的是英飞思想家——智能白板与协作平台,可以用表格和卡片轻松归类这些原始数据。

  • 多维标签,画出用户的“标签云”

每个人不止一种身份。可能既是学生,也喜欢二次元,同时又是Mac用户。把这些信息层层梳理,用“标签”系统地记录下来,这样后面做分群就特别方便。

  • 研究动机,挖掘他们真正要什么

单靠表面数据还不够。比如,他们有空就喜欢打开你的APP,到底是因为上面能学技能、还是打发时间?通过调研帖子、APP内用户行为,甚至是社群讨论,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原动力。

  • 划分人群,做细致分组

用标签把用户归类后,按年龄、活跃度、消费实力、兴趣方向再进一步分组。分清这些,产品迭代时才能精准匹配核心人群,不至于拍脑袋做决策。

  • 动态跟踪,不断迭代完善画像

用户的习惯和兴趣会随着时间变化。学会用工具,比如英飞思想家的实时数据同步功能,随需求变化随时调整画像内容,让它保持鲜活。

  • 融入设计,把画像用起来

画像不是只给产品经理一个人看的孤芳自赏。写运营方案、做活动、甚至设计界面,都要把目标用户痛点和偏好时刻放进去。这个过程中,可以邀请设计师、市场、研发都来一起参与讨论,大家共创更靠谱的路径。

用户旅程

工具推荐:团队协作不怕乱,全流程可回溯

在实际协作中,你可以试试英飞思想家 —— 智能思维白板。拉上团队成员,大家可以一起头脑风暴、同步更新进度,不怕资料丢失,也方便远程一键查看。

用户画像常见问题答疑

用户画像和用户调研有什么区别?

画像更侧重将信息“结构化”、“标签化”,调研则聚焦获取这些信息,两者协同效率更高。

哪些数据是必需的?

年龄、性别、地区、兴趣标签、消费行为这些为基础,越细越好,但不建议一开始就拉入太多无关项目。

用什么工具最便捷?

不同场景选不同,做结构化梳理与团队同步时,英飞思想家会更方便。

只做一次靠谱吗?

用户和市场都不会一直不变,画像梳理完成后,要定期复盘和调整。

用户画像说到底,就是产品经理与用户之间的“信号放大器”。只要思路清晰,工具跟得上,任何一个产品都能打动它真正的粉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