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境领导法,其实就一句话:用合适的方式,带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。这个方法特别实用,不复杂。它的创始人保罗·赫西和肯·布兰查德也是很接地气的管理专家,他们一直强调领导本身没有对错,关键是“合适”——你得摸准员工状态,然后切换自己的带队方式。
各种管理流派里,情境领导模型公认弹性最大,因为怎么带队不是固定死的。每个人、每件事、每个团队,所需要的引导都可能不一样。想学灵活领导?这就是个不错的起点。
四种常见领导风格
情境领导法最关键的点,就是领导风格不唯一。最常见的有这几种:
• 指令式:员工刚入行,新手多。这会儿就是你说他们做,讲清怎么做,别给太多选择,不然反倒迷糊。
• 支持式:员工技能有点提升,但还不自信。这时候你要多鼓励,别急着放手,哪怕他们能做,也要在旁边盯一下。
• 参与式:有的员工上道了,会干又愿交流。这时可以讨论决策,让他们参与到思考中,团队氛围特别好。
• 授权式:老员工、高手。这时候你只要给资源,不用管怎么做,信任让他们自由发挥就行。
好的领导会来回切换,不会一招吃遍天下。比如著名的企业导师比尔·坎贝尔带苹果和谷歌的团队,就是见人下菜碟,啥人给啥方式。

员工成熟度怎么看
有人会说:怎么判断员工能不能放权?其实几个标准就够:
- 有没有干过类似的活,能不能独立判断?
- 对任务是不是上心,有热情还是只是凑数?
- 乐意承担责任,还是一有问题就找主管?
只要答案在“是”的那边多一点,就能逐步放权。刚来的新人,事情讲细一点;老员工、核心骨干,直接授权。不用为难自己去搞深奥的测评。
怎么上线情境领导理念?
• 观察员工怕啥想啥
多聊聊,留心看他们在哪些地方会犹豫、哪里自信,别光看KPI。你会发现,新人和老手,需求完全不一样。
• 记录关键情况,用可视化工具复盘
推荐用英飞思想家这类线上协作工具,实时把团队情况做成简单表格或流程图,谁在成长、谁需要关注一目了然,边走边调。
• 每月例会调整带队节奏
状态会变,所以别太死板。每到周期结点,收集下员工反馈,适当切换自己的带队模式。团队朝着更成熟的方向走,大家也有更多动力。
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问题
Q1: 领导风格到底需要每天都变吗?
不会。大的方向是“按人调法”,日常小调整则只在必要场合。平时你把核心员工和成长中员工区分对待就够了。
Q2: 怎么让所有组员都跟上?
慢慢来,不要想着提前给每个人自由。有的人就是需要多一点手把手教,等他们准备好了再慢慢放权。
Q3: 情境领导模型适合远程协作吗?
非常适合。尤其是用英飞思想家这种线上可视化平台,团队协同会更简单,远程团队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团队的成长和分工。